日前有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在支持佔領的市民中亦引起很大爭議。有朋友說是「有勇無謀」,亦有朋友說「成皇敗寇,成功就是英雄,失敗就是罪人」。我不想猜度他人的想法,但「應否佔領立法會」這問是卻引起我一些迷思。
佔領立法會的意義是?
按三權分立的機制,立法會應為監察及制衝政府之機構,某程度上處於政府的對立面。如果「行動升級」是為了「迫使政府回應訴求」,那麼去佔領政府的對頭好像說不通。當然,香港的現實是政府一直透過不合理的選舉及投票機制騎劫立法會,令如今立法會只淪為政府的舉手機器,附和政府的決策。但就算考慮這個現實,佔領政府的從屬機關,看來也無助迫使政府回應市民訴求。是故筆者暫時未想通佔領立法會的意義何在。
運動去向的迷思
原本整個不合作運動是希望透過增加政府施政成本,迫使政府回應市民訴求。但經過五十多天的佔領行動,相信大家都意識到佔領行動對於政府已經無效用。當政府行政受阻,如果政府出於盡快恢復服務市民的考量,應該由各種途徑解決爭議。但是,我們的政府高層是一個「人無恥,便知敵」的機構。它無視市民服務受阻,任由社會對立升温,挑起更多紛爭,樂見市民衝突。如果「行動升級」是圍堵更多政府部門,或癱瘓更多道路,高官只會拍手叫好,並繼續鼓動社會的不滿情緒。面對如此無恥的對手,究竟有甚麼辦法呢?
所謂「行動升級」,筆者認為並非純粹製造更衝擊性場面,亦無謂妄想能召喚沉默、沉睡的大多數。前者未必有力叫政府回應,反而助長政府的社會分化策略,要小心行事。至於後者,推進社會改革的,從來都是在現有制度中被欺壓的一群人,而非那些生活安穩或有既得利益的人。究竟要抓住那一點,才是政府高層的痛點呢?老實說,筆者並無指路明燈。但看現今參與者的取態,我認為會有兩條主線。
是運動,還是革命?
不少佔領及支持佔領的朋友,對於「運動」及「革命」兩字頗為敏感,而動點在於參與的心態及發展路線。將自身定義為「運動」者,較傾向於持續佔領及展開談判。將自身定義為「革命」者,較傾向於擴大佔領或採取更多激烈抗爭方式。那一條路會更快將香港帶領到民主,我想無人能預知。不過,隨着兩條路線漸行漸遠,必然會導致參與者分離為不同路向發展。兩條路線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求同存異而避免互相消耗,我想會是運動能否持續、能否擴展的其中一個關鍵。
(是的,你認為我保守也好,筆者傾向於「運動」)
下一步
動筆之際,又看到更多「大台」與「衝擊者」的肢體衝突消息。回到初衷,爭取真普選,現時有甚麼事件、機構或人物可以把龜縮在辦公室的政府高層拉出來實實在在地談判呢?大家心裏肯定明白只是持續佔領,政府及中共都只會繼續採取以逸待勞的策略,繼續醞釀、刺激社會的不滿情緒,找藉口醜化佔領運動。學聯早前打算上京,正正就是想突破現時的悶局,找能實質影響香港政府高層的人,無奈中共只是繼續其封鎖政策。「還有甚麼路可以走?」這是港人一直以來的疑問,由遊行、諮詢、投票等制度內的所有聲音被漠視,到不申請遊行及佔領運動等制度外的聲音仍被漠視,怎樣才可以打破這批無盡無恥的官僚呢?
(恕筆者無能,暫未有解決良方……就算再佔領更多地方,政府高官亦只會安座家中看電視。就算圍堵中聯辦,北京亦只會繼續在看戲,反正梁振英只是一隻前朝棄卒……)
書於旺角彌敦社區圖書館
雨傘運動系列文章:
雨傘之後 1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雨傘運動有感 6 – 香港比大陸城市優勝的是……
雨傘運動有感 5 – 無言,感動
[曲] 向專業的香港警察致敬!
雨傘運動有感 4 – 人們眼中的法治
雨傘運動有感 3 – 佔領立法會及運動去向之迷思
雨傘運動有感 2 – 為何支持學生?
雨傘運動有感
你真的以為可以放棄民主而保住經濟嗎?
為何不「循序漸進」,先接受篩選式假普選?
如果您支持此文章,只需要花一分鐘註册為Liker,甚至成為讚賞公民,然後在下方按五下Like,就可以幫助筆者由LikeCoin獲得獎勵,化讚為賞,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