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中的我城


在人口數據上,近來的移民人數看似已逐漸回落,看似移民潮已見頂。但以我身邊的朋輩而言,卻正在醞釀另一批人移民。有部份是籌劃時間較長或較晚起步,如今準備起行;另一部份是原本對香港的未來抱持觀望態度,但最終還是判斷需要離開。如果香港的經濟繼續沒有起色,後者甚至可能會是一個長期效應。

早前施政報告出爐,信報社評言「港府切勿見『機』不見『危』」,正正是疫情後政府施政取態的寫照。以前很多人祈盼疫後會復常與反彈,但有沒有想過甚麼是「常」?這世界本來就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就算沒有世紀疫情,2018年與2023年本來就相距一個世代。香港卻偏偏有很多人一直以為疫情過後世界就會回復到2018年,結果好像睡了五年後如夢初醒,現在才發現世界已經變了樣,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與方向。

宏觀經濟面臨重重困難,外資企業及海外人才陸續捨棄香港,政府卻只著力於搞夜攤、賣魚蛋、飲紅酒,不禁讓人感到「今朝有酒今朝醉」。一邊四出「唱好香港」遊說他人投資,一邊又不斷收緊自由與普世價值背道而馳,難道這樣言行分裂就能重建世界對香港的信心嗎?

我不會說「移民無限好」,不時會聽到朋友在移民後遇上各種生活上或工作上的困難,畢竟習慣了如斯方便的香港,到外地自然要重新適應。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明白任何地方都有優缺點,在決定要定居哪裏之前先多從不同角度認識及了解,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取捨。

我自己傾向 plan for the worst,如果找不到自己在中國、東亞及世界經濟的定位,又捉不住加密貨幣新經濟起步的契機,在迷霧中只會節節後退,漸變為一個中國二線城市。移民的朋友,大多不會選擇首都或一線城市,所以其實不論移民與不移民,大家都要面對類似的轉變,由世界前列都市變換為國內二線城市(當然還有國家的不同)。如果沒有這心理準備的話,到哪裏都會過得很不順心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